2020年02月20日
说好的品牌升级,怎么把 Logo给“降级”了?

2019年已经是过去式了,细心的你可能注意到在过去的一年里,许多企业都进行了品牌升级。

但是这些声称品牌升级的企业,却把自己的Logo“降级”了。比如今日头条把灰色图形去掉了,只剩下红色的方块;万事达距离上次更新Logo才3年时间,这回干脆把文字也给去了;OPPO被改得又大又圆,总感觉没有了原来那个味…这些Logo都踏上了极简化的道路一去不复返。

 

这是为什么呢?我们不妨先看看过去一年里3个大品牌的升级案例:

宜家(IKEA)

这家瑞典家具公司在2019年完成了一次品牌升级。

新Logo在经典的黄蓝LOGO基础上演化而来的。通过扩大笔画之间的间隔来增加字体的可读性,如字母E的线条、字母A中间的三角镂空等。同时大幅度减少了字体的衬线,底部的椭圆也有所变化,变得更加圆润饱满。整体看起来更加年轻化,符合数字化时代的审美。

仅在一个月后,宜家就发布了另一款名为Fönster(窗户)的Logo系统,外形沿用新版Logo的造型,不同的是它是一个镂空的白色图形,无论放在任何图像上,都形成窗户的寓意。这Logo专门应用于数字内容,能帮助宜家更好地适应在社交媒体上的品牌宣传,和广大消费者建立更深的联系。

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(PBS)

PBS在1911月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设计。设计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新Logo能够在不同平台上被快速识别。他们以在09年的Logo为基础,做了一些细致的调整。包括对字体进行了简化和放大处理,使其和图形标内的人头保持相同大小,保证了跨平台的识别度;放大了头部的眼睛,调整了鼻子的圆角,让调整后的小人看起来更像向上注视,表现了注意力和吸引力。另外,他们一改过去的黑色色调,运用了鲜蓝色作为整个品牌形象的主色调。

这家拥有50年历史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美国境内拥有330个成员电视台,覆盖了超过2.15亿观众。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格局中,依然满足观众们不断变化的需求,是PBS需要面对的新课题。通过重新设计,新的品牌识别在众多不同的数字平台上保持了视觉一致性,同时更具现代气息的外观,也帮助给品牌塑造了独具一格的形象。

 

华纳兄弟(Warner Bros.)

华纳兄弟的新Logo采用了明亮的蓝色,WB字母形状变高变细,盾牌图形按黄金比例调整。和宜家的Fönster系统一样,华纳兄弟的盾牌具有很高的延展性,可以完美地融入任何电影画面里。设计团队还为华纳兄弟设计了一套专属字体“Warner Bros. Sans”,在一些不出现图形标的情况下,这套字体可以继续发挥品牌识别的作用。

总结

从上述三个案例中我们发现这些品牌升级的套路:基本都是在旧版Logo的基础上做的简化设计。为什么都是这样呢?难道他们不能重新设计一个全新的Logo吗?或者是在原版Logo上做加法而不是减法?

 

其实Logo的变更只是品牌形象升级中的一个部分,品牌升级不仅意味着一套新的标识的更新,更反映出其背后品牌策略的变化。如果一个品牌自身定位和未来计划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,那么反应到它的Logo上,可能就不会有太颠覆性的变化,一般会在保留旧版Logo的基本特征上进行调整。

 

设计一个全新的Logo意味着原有的品牌策略发生非常大的变化。比如Instagram在2016年就把经典的宝丽来图标改成了紫红色渐变图标,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,不少人不适应这个新Logo,纷纷吐槽“丑哭了”。但站在品牌策略的角度看这个Logo改的很成功,因为它的定位当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,从一款摄影师晒图的工具型产品,转变成为一个各大网红聚集的社区型产品。

至于为什么不给Logo做加法,反而是做减法才是品牌升级的“潮流”?在现在的数字化时代里,不管是传统品牌还是新兴品牌,无论品牌策略做什么样的变化,都绕不开一个趋势:数字化转型。这意味着媒介的转变,过去那套以纸媒为基础的品牌识别系统,如果照搬到数字设备上,必然会有不合适的地方。比如在色域更广的屏幕上显得过于灰暗、图形过于抽象不利于记忆、不利于多平台的延展等等…

 

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宜家、PBS、华纳兄弟的案例,不论原来的Logo是什么样子,最后升级完的Logo都趋于一致:图形更简洁了、识别度更高了、拓展性更强了。为的就是让原本基于纸媒设计的Logo,在屏幕上能有更好的显示效果;让不同平台、不同业务场景下都能保持视觉一致性,增强品牌的识别度。

 

参考资料:

https://www.fastcompany.com/90446035/is-the-era-of-major-rebrandings-over

最新文章